农林上路:榕树婆娑,小筑清幽,这里等你来打卡!| 越秀区“最美街巷”征集开始啦!
2019-11-05 15:22:30

                                                                         




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城区,

它没有CBD的华丽,

少了几分浮躁与吵杂,

却多了几分安逸和人情味。

从地铁站东山口C口出来

是车流不息的农林下路,

顺着车流方向往上走,

便是农林上路。

不同于农林下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车水马龙的繁华商业街,

农林上路两侧,罕见高层楼宇,

但六七层的住宅楼

和两三层的老旧别墅,

塞满了纵横交织的农林路方块之中。


       



“农林”的前世故事        


漫步在农林路上,既不见农田,也不见树林,不少年轻街坊都会疑惑这里跟“农”和“林”有何关系?


根据史料记载,100多年前的农林路一带是广州市东郊的荒丘野冢和农田菜地。1909年10月,清廷批准设立“广东省农事试验场及其附设农业讲习所”,为增加试验项目决定扩大试验范围,在试验场南边相连的马玉水、猫儿岗、竹丝岗购地150亩,场地扩大至320多亩。


随后,根据全场土质地势,统一规划农区、林区,积极引进外国的农业技术,在场内设农业、圃学、畜牧、蚕桑、化学、气象六科;又建蔬菜、花卉、果树、蚕桑、造林和畜牧等试验区;进行选种、土壤、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试验和鉴定;对各县的种植、物业、农业经济和教育状况进行普查。林业试验区下分四区一圃,分别营造单纯林、混合林、同龄林、异龄林,以为全省推广人工造林之模范,将原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改名为广东全省农林试验场。


“农林”之名由此而来。





“农林”的如今现状        


茂密而安静的树荫下,小路两侧伫立着红砖老洋房,落叶的沙沙声和轻巧的鸟鸣音,在这里,步子也会不由自主地放慢,偶尔还会遇到一些老街坊或者文艺青年在取景拍照。


“网上很多帖子都会推荐来东山口感受广州老城区的文化气息,所以过来走走看看。农林上路虽不如署前路、培正路那么声名大噪,但是这里的红砖绿瓦依然充满着广州的味道。”从大学城过来打卡拍照的小姑娘说道。




成片聚集的红砖绿瓦别墅是农林上路最鲜明独特的元素,也是广州“东山洋房”的代表,建于民国时期的这些洋房,属于当时的“模范住宅”。


因为拥有大量“独院式”单体住宅等历史建筑,具有“榕树婆娑、小筑清幽”的独特风貌,农林上路社区于2014年被划为广州市历史风貌区。


目前,农林上路社区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6栋,传统风貌建筑线索10个,以传统风貌为主导、兼有区级商务、特色商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7年起,农林上路社区进行全方位的微改造,对所有三线进行清理,将农林上路的破损老旧雨棚进行更换,把地面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使得原本坑洼的路面变得平整。同时,沿路还设置了2个垃圾房和5个垃圾围蔽点,变桶点为景点,既方便了居民,又美化了环境。


为了与传统的历史建筑风貌相协调,农林上路的公共围墙还进行了翻新整饰,呈现如今红墙灰瓦绿树的网红打卡背景墙。“如今住在这里太舒服了,不仅交通出行方便,教育资源、医疗资源也很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李姨说。






如今,悠闲地走在农林上路,

每一栋洋楼如同一间间小博物馆,

等待着大家去倾听它们的故事。

而生活在农林上路的各位,

又有一番怎样的体会呢?

评论留言分享出来吧~


越秀“最美街巷”名单征集中


不管是大街还是小巷,都是我们生活居住的地方,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记录着悠远的文明轨迹,是城市生生不息的肌体。为此,越秀区城管局联合信息时报·微社区e家通推出“越秀最美街巷”评选活动,借此让每一位街坊市民携手为越秀区的街巷环境治理提升凝聚力量,共治共享、美化家园,擦亮越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




现在,我们诚挚地邀请各位街坊市民提名您心目中的“最美街巷”,让更多人感受到大街小巷整治提升带来的真切获得感和幸福感!


推荐对象:

越秀区辖区内的美丽街巷均可推荐。

活动形式:

①由各街道城管科上报最美街巷候选名单;

②通过微社区e家通向市民征集最美街巷推荐名单;

③越秀区城管局、信息时报从候选名单中选出20个最美街巷参与“越秀最美街巷”的终极评选。

推荐要求:

①照片内容:

第一类是美丽街巷今昔对比:展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前后的对比效果,以及体现环境整洁、街道干净的风貌改善纪实。

第二类是宜居越秀幸福生活:展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后,生活更加宜居、出行更加方便,市民更加幸福的纪实画面。

②照片要求:

投稿作品拍摄器材不限,相机、手机均可;

单幅、组照作品均可,其中组照每组不超过3张。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或者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即可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