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出生缺陷却为这份幸福蒙上一层乌云。收好这份为育龄人群准备的免费服务项目清单,尽早防治出生缺陷,生育健康宝宝!
近日,为广泛普及出生缺陷防治和盆底肌保健知识,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大力宣传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矿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越秀区健康教育所、矿泉街计生协会开展了“好讲师进社区”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

活动主要围绕“预防出生缺陷”和“重视盆底健康”两大主题展开,邀请矿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女保健科主治医师罗顺彩进行分享。
“三道防线”、11项服务可享免费或政府补助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之一,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后,这一现象更加严峻。唐氏综合症、无脑儿、唇裂、肛门闭锁、先天性心脏病,这些严重的出生缺陷是准父母们“谈之色变”的名词。
为了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及早发现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听力损伤,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广州市政府制定了免费孕前检查、免费叶酸发放、免费孕期检查及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等系列出生缺陷干预措施。
罗医生为居民介绍了矿泉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育龄人群提供的免费服务项目,共为“三道防线”、11项服务内容,除“孕妇高通量21、13、18-三体筛查”为政府补助部分费用需部分自费外,其他均可免费享受。
盆底肌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这些女性需要进行盆底康复
此次健康大课堂活动的另一主题是“重视盆底健康”。现场罗医生向居民普及了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治疗和预防的方法。
何谓盆底肌呢?盆底肌是骨盆底部的一组肌肉群,它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控制排尿、控制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增进性快感。
年龄增长、女性生育、长期的腹压增加(肥胖、长期咳嗽、长期负重劳累)等都可能引起盆底肌松弛,从而导致盆底功能障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尿失禁、便秘、大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
其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经常在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出现不自主的漏尿,严重时在起立或体位改变时即有尿失禁,甚至需要佩戴尿垫生活,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社交活动。
①产后妇女(42天以后);
②计划第二次妊娠的经产妇;
③阴道松弛及痉挛、性功能障碍、性生活不满意;
④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
⑤各种尿失禁、无法控制尿意者;
⑥慢性腹腔疼痛、慢性盆腔炎、腰腹坠胀酸痛者等。
罗医生表示,大部分的盆底功能障碍是可以通过盆底肌锻炼或盆底康复治疗的手段来解决的。
{ 此法方便易行、有效,可随时进行 }
吸气放松盆底肌;呼气收缩尿道、阴道及肛门。每次缩紧不少于3秒,再慢慢放松。每次做15~30分钟,每天2~3次。反复训练并要求肌肉产生疲劳性。
{ 安全有效、无损伤、无痛苦 }
通过生物电反馈,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及肌纤维受损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及肌肉训练。
借此次“好讲师进社区”健康教育大课堂活动,罗医生希望能够倡导优生优育的理念,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出生缺陷的防治措施,生育健康宝宝。同时通过普及盆底功能障碍的表现及其防治方法,引导居民进行日常盆底肌锻炼,重视盆底肌健康。
消息和图片来自矿泉街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