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护士节 | 白衣执甲,逆行而上!向这群守护生命的人致敬
2020-05-13 13:42:20

                                                                         





一袭飘然白衣,是纯真的心灵;

一顶别致燕帽,是看护生命的重担。

与往年热闹的春节不同的是,

今年的大年三十,

很多来不及吃团圆饭的白衣天使,

纷纷身着铠甲,化身勇士,逆行而上,

用使命和担当谱写了感人的生命之歌,

用实际行动弘扬了南丁格尔精神!



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越秀小e们也采访了部分护士,

向坚守岗位、辛勤工作的她(他)们致敬!


(排序不分先后)


杜杨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二科护



——“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觉得应该先帮她把痰吸了。”


(摄影:钟锐钧)


得知医院组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消息,杜杨毫不犹豫就报名了。大年三十晚上,她就飞往武汉,成为广东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抵达对口支援的汉口医院后,来自心外科ICU的杜杨承担起了看护重症患者的任务。在一次护理中,杜杨发现一位老年患者喉咙有痰液潴留且无法自主咳出,血氧饱和度开始下降,情况十分危急。经验丰富的她立马利用有限的器材设备为患者吸痰,“当时也没想太多,就觉得应该先帮她把痰吸了。”吸痰时需要打开患者气道,一旦操作不慎可能会产生大量气溶胶,感染风险极大。尽管如此,杜杨还是出于职业本能挺身而出,及时救治患者。在她看来,每个职业都有本身的职责和使命,自己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做了一名护士该做的事情。


刘强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护师        



——“我已出发,暂别告诉我父母!”


(摄影:中山一院)


元宵节前夜,还没来得及吃上汤圆的刘强强接到驰援通知后,立马随中山一院国家医疗队出征。“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支援武汉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而已!”到武汉后,他迅速调整好心态,进入工作状态。在武汉,担任武汉协和西院呼吸病区护理组长和培训组的刘强强不仅利用专业优势,编写了《新冠肺炎患者氧疗方案的选择及气道管理》和开展线上视频授课,还协助护士长快速完成资源的统筹与整合,制定各医疗队独立上岗评价表、隔离病房护理质量指标,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各省队员实现独立上岗。尽管刘强强是一名男护师,却有着一颗细腻的心。每次进舱,刘强强都会准备一张A4纸,上面写满了每位患者的护理要点、存在的护理问题以及患者的需求。也是这份细致入微的照顾,即便是每天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刘强强见到患者后,大家总能第一眼地喊出“强哥”。


“此战必将胜,魑魅无处逃。他日归粤不卸甲,此生为医侠之道!”自出征那天起,因为害怕家人从新闻上看到自己的身影,刘强强每次的照相合影都会偷偷地躲在后排,“我已出发了,暂别告诉我父母!”


区正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热科门诊护士长        



——“虽然没有机会去武汉前线,但我为孩子们坚守后方。”


(摄影:许浩程)


作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发热科门诊的护士长区正红,在疫情最开始的时候,主动请缨,退掉了飞往美国探望未满月孙女的机票,率先进入发热门诊一线工作。自1月17日起,发热门诊正式启用,区正红每天都不缺席,从早上6点起床上班到晚上10点后才能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家。每一个支援发热门诊的医护人员,她都会细心实战带教,紧跟指导,以保证医疗安全和防护安全,让支援人员放心,让自己也放心。由于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值班期间,区正红胆囊结石急性胆囊炎发作,疼痛难忍,并于2月17日紧急做了手术。3月2日,区正红又重新回到了岗位,坚守至今。她不仅是一名护士长,同时也是科室护士们的“好妈妈”,面对新来的护士,她会手把手教护理管理方法,每天早班时间还未到,她便早早到了科室,她敬业精神和独有的人格魅力,让科室的姑娘们都叫她“区妈妈”。


李嘉伟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他们不知道我是谁,但我知道我为了谁!”


(摄影:广药大附一院)


作为广药大附一院援鄂队伍中年龄最小的李嘉伟不仅不需要别人的照顾,反而表现得比其他人都要认真。每次进入隔离病区的时候,李嘉伟和队员们都要花费40分钟将帽子、口罩、手套、防护服、护目镜、鞋套逐一穿戴,一个月后,李嘉伟能熟练到只需20分钟。为了节约有限的医疗物资,李嘉伟每次上班都会提前2个小时不喝水,以减少上厕所频率,但闷热的病房,厚重的防护服让他更加口渴,“有的时候,我是真的很想喝水,哪怕是抿一小口都可以,但还是咬咬牙坚持到出病房才喝。”当走出隔离病房时,防护服下是湿漉漉的汗水,脸上是深深的口罩印,一瓶1.5L的水咕咚一下子就被李嘉伟喝光了。在常达2个月的支援工作中,不少患者已经脱离危急转为普通病房了,当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李嘉伟开心地表示:“也许在严密的防护服下,病人不知道我是谁,但我知道我为了谁!”


叶远芳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ICU主管护师、护理组长        



——这位“老爹爹”把我当成了“儿媳妇”。



穿上层层防护服,戴上紧绷的护目镜,一个班奔走下来,汗湿满衫。繁重工作后,脱下防护服的叶远芳是满手的勒痕、压痕,三小时仍未褪去。作为支援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重症医学护理组长,细心温柔的她成为了许多患者的“女儿”、“儿媳”。在她负责的病人中,有想家而默默流眼泪的阿婆、有因为被蚊子烦扰没睡好的阿公、有抢着帮忙清洁卫生的叔叔,也有托人转达感谢的阿姨,还有许许多多出院后进行居家隔离的但不忘发来信息表达着想念和关心的人……这些点点滴滴都令叶远芳印象深刻,“我还帮忙一位‘老爹爹’(当地话)喂饭,他就一直对我说‘谢谢你啊,儿媳妇!儿媳妇真好!’”


李增杭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ICU护士        



——“把方便留给别人,把辛苦留给自己。”



出生于1992年的李增杭,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ICU护士,也是科室的骨干力量。2月9日下午,他踏上了前往支援湖北的道路;2月13日上午,他首次进入方舱医院开展医疗护理工作。测生命体征、带跳呼吸操、打针、输液、发饭、发物资……在方舱医院,李增杭细心负责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他还会密切地关注每个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大家有战胜疾病的信心;遇到情绪比较低落的患者,他也会第一时间去安抚,为大家加油打气;有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没有了,他会尽快将需要的物品配备齐全……“把方便留给别人,把辛苦留给自己”是李增杭的真实写照,他用实际行动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仁心仁术 方便为怀”的精神带到了方舱医院,也真正体现了一名白衣战士的行动与担当。


李爱军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病区四区护长        



——“家人的爱,是她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原来以为护士只需要穿着漂亮的白衣服给病人派派药就行,没想到是这么辛苦的。”但短短的实习经历却令她爱上了这繁琐、辛劳却神圣的职业。与18年前“非典”肆虐时一样,当新冠病毒来袭时,李爱军依然选择勇往直前,坚守岗位。从接到任务开始,李爱军即从市八医院的东风院区调往位于白云去的嘉禾病区,负责完成病区筹备工作。投入“疫”线的第一天晚上,她就忙到忘记下班,直到女儿打电话问,“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我还没吃饭呢”,她才意识到当时已经是夜晚10点。“这段时间,大家都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关怀,担心之余也会问我们怕不怕,其实,我们是真不怕!”李爱军说,穿上了白袍后,大家就把职责扛在了身上,心里记得的只有使命,“就好像士兵就要上战场一样,我们就要去救助病人。”


董强梅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重症医学科护师        



——“敢于逆风飞翔的姑娘”



人如其名,董强梅的个性就是一个“强”字,翻看她的朋友圈,会发现这位坚强、勇敢的四川姑娘喜欢的都是潜水、滑翔伞等富有挑战性的事情。得悉第一批广东医疗队出发驰援武汉时,使命感驱使着她毫不犹豫地报名,“我虽只是一名小护士,但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就是大有用场的战士!”出发前她给爸爸打去电话,在电话里她听到了爸爸的哽咽。“爸爸说虽然天下没有任何一位父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置于危险之处,但如果我真的要去,他会坚定支持我,给我加油。”


耿锦丽        
越秀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



——“使命在肩,冲锋在前”



作为发热门诊护理团队负责人,耿锦丽使命在肩,冲锋在前,自春节前夕便一头扎进发热门诊,至今仍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关口,而她就是“守门人”。从行人寥寥的清晨7:00,到万籁俱寂的凌晨24:00,春节前后耿锦丽连轴转将近二十天。从患者的采样筛查、留观护理,到科室的人员安排、隔离防护、清洁消毒……事无巨细,她倾注了全副心血;不舍昼夜,她带领团队绷紧每一根弦。在防护物资紧缺的时候,她充分发挥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奋斗精神,想方设法渡过难关。工作之余,她和院感、护理等部门一起动手做起一批防护服,以解燃眉之急;为保护好医护人员和就诊患者的生命健康,她和科室的护士都自愿提早1小时上班,进行就诊区域和防护物资消毒。





五月似锦的繁花,是她(他)们面对患者时亲切的脸颊;五月饱满的温暖,是她(他)们给予患者的关爱和笑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向全体医护人员送出祝福,祝愿她(他)们护士节快乐!



【类别 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