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探究溶解度、制作天气瓶......这场“风云可测”自然科学科普活动好丰富!
2020-08-03 23:02:48








“大家可以说说,我们身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哪些呢?”


“你们知道二十四节气包括哪些吗?”




天气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气象。近日,一场“风云可测”自然科学科普活动在光塔街道商会举办。老师用生动的语言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充满趣味的科学课,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光塔街道商会扎根于社区,社区服务经验丰富,愿意提供科普实践教育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和社会实践,号召社区内青少年参与体验生物科普课程,锻炼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孩子的科学视野。光塔街道商会、光塔街科协与中科科普携手走进社区,将科普教育课程带到孩子身边,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下面就跟随小e的脚步

一起到现场看看吧!





探究溶解度



一杯看似无色透明的水中,包含着哪些物质呢?水可以无限溶解溶质吗?影响其溶解度的因素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现场老师用实验的方式给学生演示白糖溶解在水中的情况。



“如果我加热水,白糖会溶解得更快吗?”“大家试着搅拌一下,看看白糖能否溶解得更快?”带着循循善诱的提问,老师引领学生对溶解度有更直观的了解。


“溶解(度)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老师总结说道。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天气瓶制作



学习了关于天气与溶解度的知识,如何将它们联系起来,制作一个可以观测天气的天气瓶呢?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动起手制作天气瓶。小e看到,大家细致地按照操作流程将樟脑、钾盐等材料放入瓶子中,很快天气瓶就制作完成。



 

 


 

 


小科普

天气瓶制作原理:主要是由于溶液内的樟脑在乙醇内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变化。而钾盐、氯化铵和水是为了控制在晶体高速生长过程中的连续成核。温度改变时,樟脑的结晶析出,温度的变化速度则会影响结晶的成长大小与结构。这些因素加起来,造成瓶内晶体形态万千的美丽变化。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天气知识、游戏互动



数千年前,古人们就开始“观天象”,并为之总结了许多关于天气的成语和谚语。为了增强现场的互动气氛,大家通过游戏的方式增加了对24节气的了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老师的讲解下,大家知道了二十四节气包括哪些时节和气候,并掌握了该节气的天气特点。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小陈今年9岁,即将升入四年级,她表示这次的活动让自己受益匪浅。




“我在家经常看天气预报,还有相关的科普节目,对天气现象背后包含的科学原理很感兴趣。今天可以动手制作天气瓶,特别好玩。”


她的爸爸也告诉小e,小陈在家很喜欢阅读《万物》、《这就是物理》等杂志,并从中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开拓视野。



即将升入六年级的张同学参加完活动后也表示意犹未尽。




“以前都是在书本或者电视上学习相关的知识,很少有机会动手制作。今天第一次制作天气瓶,特别有趣。”他表示日后有机会的话还会继续参加这种类型的科普活动,丰富科学视野,锻炼动手实践能力。



与此同时,小e还在现场看到了光塔街道商会和光塔街禁毒办联合举行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


工作人员向青少年及其家长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并通过派发宣传单张、展示仿真毒品样品、互动问答讲解等形式,促使青少年在思想根源上形成“毒品不可碰”的意识,做到毒品预防教育从青少年学生群体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