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辗转半个中国,他在后方阵地与敌方轰炸机擦肩而过
2020-08-26 23:19:52


军人,他们在国家生死存亡间,赴前线,持白刃,构长城。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期间,无数的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守护朝鲜以及我国的领土安全。



在人民街,也有这样一位经历过援朝战役,荣获三等功的老兵:孔志坚。知道小e前来探访,他特别把精心珍藏了近70年的纪念章、立功证明拿了出来,如数家珍般介绍着它们的来历和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青春年少赴朝抗战


今年已经86岁的孔志坚,谈起那段青春岁月,脸上依然写满了自豪感。“早在1950年1月时,我在南方大学工作了一年,当时我只有16岁,当一名勤务通讯员。1951年1月,我参军了,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前往南京军事学院教导团学习一年文化课程。当时,我们在刘伯承将军的指挥下,还进行过‘河川进攻’演习,见识了领导人的英姿。”


在新兵集训之后,他就加入了辽宁沈阳军区某高炮团,担任文化教研员一职,专门给战士们开文化课,教授识字课程。本以为这种安静的从军时光会持续许久,但朝鲜的一声枪响拉开了抗美援朝的大幕。


作为临近朝鲜最近的军区,他随部队于1953年5月在丹东渡过鸭绿江,来到朝鲜新义州。他感慨说,到那里的第一感受,“满目疮痍,第一次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民众的平房被夷为平地,肥沃的土地被丢荒,还有不少弹坑在其中。”


在孔志坚老人的从军经历中,印象最深刻的还数在朝鲜后方经历的生死瞬间,“由于白天美军都在巡逻轰炸,所以我们都是夜间行军,道路泥泞难行。直到前进至新义州火车站时,才停下来驻扎。虽然我们没有在前线浴血奋战,但保卫工作也异常繁忙,涉及到物资配送、交通通讯等工作。”孔志坚说,“有一次我们四个战士夜间开吉普车前往另外一处驻地时,因被怕敌机发现不敢走大路,走了一条小路,结果车开到一半翻进了一个大坑,众人下车后定睛一看,坑里还有美军空投的500磅的定时炸弹,顿时惊出一身冷汗。随后连忙把车从坑里抬出来,继续赶路,这也成了我从军经历中的最难忘的一幕。”


峥嵘岁月辗转多地


在访谈期间,孔志坚还找到当时穿军装的一寸照展示给小e看,稚嫩脸蛋,意气风发。


“当年,我曾与死神擦身而过。记得我们转移到定州火车站驻守时,我刚好出外办公,等回来时,车站已经面目全非,如果当时留在车站内,后果不堪设想。”孔老先生说。


孔志坚照片。


由于孔志坚在部队中成绩突出,克服诸多困难完成了上级领导交代的多项任务,最后在抗战评定中被授予三等功的奖励,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干部。


1954年8月停战后,他又跟随部队返回上海驻扎,任部队文书、助理员等岗位。兢兢业业工作6年后,他服从组织安排,调入北京军区某航空工程部,主管安全技术工作,曾参与多个国内机场的兴建过程,见证了轰6等一大批国产新型飞机的诞生。


而后,他又转回上海的飞机修理厂,任车间主任、支部书记,这时候的身份也从军人成为了转业干部。


“我算是组织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哪里搬。在上海待了十多年,期间全心全意参与到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中,是中国滚滚向前助力的一颗螺丝钉。”孔志坚道。


思乡多年落叶归根


1965年,老先生没有选择在上海的就地安置,而是申请了调回广州,回到家乡工作。


 
“我还是喜欢广州的一盅两件,还有熟悉的粤语乡音,所以回来广州工作也算了却一桩心事。”回到广州,他一开始被分配到越秀区卫生局,后转入正骨医院任院长兼党委书记,再到后来组建越秀中医杂病医院,任院长,“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医疗系统的认识从0到1的过程堪称回炉再造,最后在越秀区建设委员会、区房管局的工作后退休。”
 



孔志坚与大儿子、妻子合照


回顾孔志坚的前半生,从广州出发向北再向北,从抗击外敌到发展工业化经济,他都参与其中。他对小e表示说,“十分感谢党培养了我,教给了文化,让我能为国家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退休后,人民街道办的工作人员也十分关心我,时常都来慰问,我感觉很幸福。”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人民街退役军人服务站共受理退役军人社保接续咨询200多人次,成功办理申请手续37人次;采集退役军人信息64人次,光荣牌悬挂3人次;定期发放优待对象和无军籍职工待遇,做好在册优抚对象的“八一”、春节慰问,共发放慰问金19800元,并为优抚人员定期按量发放医疗记账单。服务站还对在册64名优抚人员的情况做细做全掌握,通过是各区劳动就业中心、退管所查询和复印在册人员的档案资料,整理了64人的档案资料,将退役军人的服务工作做好做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本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