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000公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生守护5000米海拔的“生命禁区”
2021-05-10 23:28:12



日前,李祖勇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大会堂的颁奖台上接过“西藏自治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奖状和证书。他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急诊科主治医师,也是该院第四、第五批援藏医疗队的队长。接过奖状,李祖勇百感交集——作为粤藏两地浓浓深情的见证者,他深知这奖项不仅是该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西藏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方面贡献的嘉奖,也是医院援藏工作开展5年间,每一位援藏专家付出努力的结晶。


1镇12乡58村的联名信


从四季如春的广州到平均海拔5000米的仲巴,2016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医疗队的专家们跨越3000公里第一次踏上这个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地方。作为日喀则地区唯一的纯牧区,这里超高海拔,产业结构单一,长年高寒,植被稀少,氧气稀薄,缺水少电,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除了当地的牧民,这里还驻守着众多边防士兵和支援西部建设的各行各业人员。


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自2016年起,该院连续5年先后派出了9批近40人次的医疗队伍前往仲巴进行医疗帮扶。2018年协助仲巴县卫生服务中心成功申请创建为二级乙等医院,告别了仲巴县没有医院的历史;并在当地建立了消化内镜室和消毒供应室,开展了在5000米海拔上的首例剖宫产、无痛分娩、胃肠镜检查、胸腔闭式引流、紧急采血输血、无创通气及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等新技术,大大地提高了当地的医疗水平。

2019年,一封“沉甸甸”的感谢信送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仲巴县县长带着1镇12乡58村书写了联名信,希望该院继续对口帮扶仲巴县的医疗建设。



“再次强烈期盼孙逸仙纪念医院继续留任对口援藏!”一句朴实的期盼,联结着粤藏两地的羁绊与深情。




用心守护仲巴家园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尽管面临紧张的疫情防控任务,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一支由急诊、内科、外科、护理及检验人员组成的援藏医疗队还是按计划被组建了起来,并继续前往仲巴县执行医疗帮扶任务。


起初,由于当地对疫情防控的经验不足,由急诊科李祖勇主治医师,骨外科梁安靖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郑眉光主治医师,消化内科袁宇红主治医师,心血管内科黄图诚主治医师,检验科王英主管技师,护理部李丽娇主管护师组成的医疗队除了执行日常的医疗查房、诊治病人、义诊、教学等任务外,还针对实际情况对援藏工作做了相应的调整,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任也一并挑起。




2020年5月,在李祖勇队长的带领下,医疗队给当地的医护人员进行了多次疫情防控知识的讲座,包括个人防护、高危人员筛查和标本采集等;同时联同各部门进行了多次的疫情应急操作演练,帮助当地的医护人员梳理了流程,完善和规范了如何接诊和治疗病人(包括疑似和确诊患者)。与此同时,王英多次和相关人员协助落实了当地新冠PCR实验室的建立,顺利通过了多次的疫情应急和防控检查。郑眉光和李丽娇还指导当地护理团队完成了隔离病房的布置。



援藏医疗队员指导仲巴县人民医院开展“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演练。


独身进行咽拭子采集


2020年6月初,仲巴县卫健委接到通知,一辆从日喀则开往阿里的班车上有一位与确诊患者有过密切接触史的乘客。李祖勇立刻申请与执法部门和疫情防控部门的同事一同前往现场。


抵达客车停泊的帕羊镇后,李祖勇强忍着在超高海拔地区穿着防护设备带来的缺氧不适,指示班车外所有相关人员保持在10米的警戒线外,独身一人为该乘客测量体温和进行咽拭子采集,并将他送往仲巴县人民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和隔离观察。


“说实在,在那么缺氧的地方,就是戴普通外科口罩都有种喘不过气的憋闷,更别说穿戴严实的护具进行工作了。”李祖勇回忆道。



李祖勇随车为疑似患者做检查。


2020年7月,因暑假来临和进入旅游旺季,到达当地的人口增多,接诊的发热病人也相应地增多。援藏队员们协同当地的医护人员,严格执行发热病人的分流分诊制度及新冠筛查规定,并协助县医院建立了发热病房及疑似病例隔离病房,在保障病患的健康安全的前提下,严格地把控了疫情防控工作。


当2020年援藏任务即将结束时,仲巴县的领导和医疗队员们召开了座谈会。会上,仲巴县县委书记深情地同队员们说道:“孙逸仙纪念医院援藏医疗队一直诚诚恳恳地待在这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实实在在地做了很多事,为当地群众和干部军民带来了健康的保障。感谢你们!”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