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绿路细说“方阁老”,重寻大学士方献夫之踪迹 | 讲好光塔故事
2021-11-16 11:28:33

                                                                         




岁月流经,蕃坊觅迹。作为一条历史底蕴深厚的行政街,光塔街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


怀圣寺光塔巍然矗立,唐代时外来商船见此,便知已到羊城;五仙观内的岭南第一楼,有广东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钟;诗书路、南濠街、仙邻巷……这些古老的街名仍在诉说当年“汉蕃万家”的盛况。


为挖掘光塔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光塔街道办事处将联合“微社区e家通越秀光塔”开设“讲好光塔故事”专栏,不定期推出身边的街巷故事。


         
好光塔          
         
         
ABOUT          
STREET STORY          


空同翠色满天地,一曲闲将荡酒卮。

谁醉谁醒都不定,此中流止有天机。


这是明朝大学士方献夫所作的诗,题为《观翠流觞》。


这位大学士可与我们今天要讲的观绿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听小e慢慢道来。


       

据《广州市地名志》记载,观绿路在市政府西南,东起海珠中路,西至人民中路,其间与诗书路相交。清代名为官禄巷(又名官路巷),可能因街内有大学士方献夫的赐书楼和阁老府而得名。20年代扩建为马路,改成官禄路,1965年取其谐音更名为观绿路。


     

观绿路东起海珠中路,西至人民中路。


原来,观绿路的得名由来还有这么一段古,那方献夫又是谁呢?


观绿路细说方阁老        


方献夫(1485-1544),字叔贤,号西樵,南海人,于明弘治、正德、嘉靖三朝为臣,曾任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因此被尊称为“方阁老”,是广东著名的历史人物。


《光塔辉映 广府福地——光塔街道史话》一书中有记录,方献夫自幼家贫,与母亲相依为命,但他聪颖好学,勤奋读书。方献夫在弘治十八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为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后请求辞官回乡侍奉母亲。母亲去世后,于正德年间被朝廷授以礼部主事之职,后调任吏部进员外郎。此时他与理学名家王阳明交往密切,获益良多。后来便辞职回南海西樵山钻研理学,于正德十二年在山上创办石泉精舍(后称石泉书院),在此读书论学达十年。


方献夫被称为“在广东传播阳明理学第一人”。后来,方献夫居于广州官禄巷,石泉书院亦迁到广州城西门外的龟峰寺附近。



据同治《南海续志》载:“献夫府在西城,有赐书楼,藏《明伦大典》处也。”乾隆《广州府志》载:“赐书楼在官禄巷。大学士方献夫建。”《恭岩札记》还写道:“楼毁于火,府今亦荒废。有人得其遗砖,篆书‘阁老府砖富寿万年’八字。”这赐书楼是方献夫为典藏明世宗所赐的《明伦大典》而建,可以想象当年的阁老府与赐书楼的地位之显赫。


后来,广州城内为表彰方献夫,建立了“大学士”“太宰宗伯”“黄阁宰臣”等多座坊表。当时的“太宰宗伯”牌坊就立于今惠福西路五仙观附近,而“黄阁宰臣”的牌坊就是立于现今诗书路西侧,但现已不存。




在南海乡里坊间有很多关于方献夫的传说。一说方献夫任吏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准备用早点,岂料仆人迟迟未送上来。他心急了,到厨房一看,见案板上放着发酵好的面团,即叫厨子在面团中加入鸡蛋和糖搓匀,做成一个大饼子,放在炉子上烤。饼子烤好后,方献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轿夫起轿,匆匆上朝去了。方献夫来到朝房,便拿饼子伴着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同僚闻到饼香四溢纷纷问这是什么。方献夫故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


朝散后,方献夫命厨子依法做了几十个这样的大饼,第二天上朝时带到朝房分给同僚享用。同僚纷纷称赞,西樵大饼便在京城美名传扬了。后来方献夫称病还乡,在西樵山将制饼方法传授给乡亲。西樵山上有好泉水,制出的西樵大饼更可口了。又因为大饼形如满月,有花好月圆的寓意,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都以此作礼品送人,这个传统风俗一直保持到当代。


     

观绿路上有许多历史建筑。


如今的观绿路,早已找寻不到当年“赐书楼”和“阁老府”的痕迹。但行走于其中,还能看到周边坐落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位于观绿路上的晚红新街道路宽敞,砖红的建筑雅致大气;小巷子广华道,则是因1933-1934年间广华置业公司于此兴建楼房而命名。



晚红新街道路宽敞,砖红的建筑雅致大气。



广华道,因广华置业公司于此兴建楼房而命名。


然而,大家可能不会想到,如今静谧幽深的观绿路,还曾出现过热闹的灯光夜市。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勇于进入个体经济的小商小贩就在人们的住家门前,摆开小档口,接上临时接驳的电线,装上小灯泡,再用小收音机播放着当时的流行歌曲,一派热闹的景象。


数十年时间过去了,现在的观绿路只剩下清幽明净。参天的古树枝繁叶茂,砖红的建筑散发出古朴的年代气息,二者相映成趣。


不管是日光升起,还是夜幕降临,古老的建筑就安静地坐落在观绿路上,偏居一隅,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往事如烟如云,当年的赐书楼、阁老府、灯光夜市也已经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了。




如今的观绿路,静谧幽深。



观绿路的小巷子里,有许多小猫,生活悠闲自在。




资料参考:

《光塔辉映 广府福地——光塔街道史话》

《诗书福地》

《广州越秀古街巷》(第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