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梁寿鹏:守望长空的“千里眼”,胸怀热血保家卫国
2021-12-07 11:20:48

图片




图片

英姿飒爽的军装照、略显陈旧的军功证明书……每当翻看这些老物件,中国人民志愿军老兵梁寿鹏总是会想起自己参军的那段峥嵘岁月。


1931年出生的他现已90岁高龄,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老人家依旧精神矍铄。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如滔滔江水般涌来……


胸怀热血保家卫国
图片
图片

和许多胸怀抱负的有志青年一样,1951年,年仅20岁的梁寿鹏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报名参军。“我想每个好男儿心中都有一腔热血,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也想为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该年6月,梁寿鹏离开广州前往湖南衡阳,接受为期3个月的新兵集中军事训练,而后被分配到了空军某部队担任雷达兵,先后在南京、上海的飞机场学习和工作。

图片

梁寿鹏介绍,他当时积极地学习新知识,并经常和身边的同学战友讨论问题、互相帮助,大约学习了半年时间后就开始独立完成任务。“我在雷达站里,曾经担任记录员、操纵员的职务。”

图片

1952年初,梁寿鹏所在的部队接到作战任务,他便随军前往辽宁省丹东市大孤山,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虽然不用到前线作战,但被誉为祖国“千里眼”的雷达兵,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梁寿鹏说,当时刚到东北就遇到了一个难题:天气很冷,气温经常都在零度以下。如果是值夜班,考验就更大了。”他表示,为了保证每次都能精确及时地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志愿军战士们都得打起十二分精神,而且还要有异于常人的意志力,绝不能放松懈怠。

图片
图片


认真专注坚守岗位

图片
图片

虽然不用到前方与敌军搏斗,但雷达兵也有自己的使命,他们用一道道电磁波在无形战场中逢敌亮剑、保家卫国。梁寿鹏介绍,雷达按照用途一般可分为预警雷达、搜索警戒雷达、引导指挥雷达等,“不管是记录我军飞机的方位,还是监测敌机的数量、距离等,我们每个人都紧绷着一根弦,大家随时保持着战斗状态。”

在辽宁大孤山的那段时间里,梁寿鹏所在的雷达站很好地完成了作战任务,梁寿鹏也因为工作认真、表现突出而荣立三等功。时隔数十年,当再次谈及当年荣立的军功时,他摆摆手、谦虚低调地说:“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集体里的每一位战友。没有大家的齐心协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采访过程中,梁寿鹏还饶有兴致地向小e分享了自己观看电影《长津湖》的感受。作为战争的亲历者,梁寿鹏直言电影勾起了他有关那段峥嵘岁月的回忆,“志愿军在极寒严酷环境下坚守阵地奋勇杀敌,凭借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为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梁寿鹏说,自己被电影镜头画面深深打动,他更是能体会到当时条件的艰苦和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图片



战争结束以后,梁寿鹏没有离开部队,继续留在某军区雷达团中担任连长职务。上世纪60年代,他接到了一个任务,要带队在浙江的一座高山上修建雷达站。“当时的条件比较有限,我带着30多个队员一同前往。那是1000多米高的山啊,我们只能靠着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去。”据梁寿鹏回忆,当时他和战友连续几个月每天往返两次将所要用到的仪器工具和修建材料运送到山顶,“每个人都背着沉重的东西,大家即使累了也不敢随意卸下背包,只能倚靠周边的树木作短暂休息。”到了山顶后,他们还要经历低温和大风的考验,“一有大风呼啸,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帐篷,防止它被刮走。”就这样,梁寿鹏和战友花了近两年时间终于修建好了雷达站,“历经千辛万苦,排除万难,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任务,虽然过程不容易,但看到最终的成果,还是感觉非常自豪和欣慰的。”


图片



图片

图片


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图片
图片

1972年,梁寿鹏从部队转业到广州市标准件工业公司。他说,20多年的军旅生涯已然成为自己人生轨迹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那段时间里收获的精神财富也早已深深烙印在了骨子里。“部队生活锻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的品格,我学会了吃苦耐劳、甘于奉献。”

图片


梁寿鹏获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退休以后,梁寿鹏也没有闲着。起初,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他开始学习太极拳,并主动带着老伴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慢慢地,我发现坚持打太极拳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既能丰富业余生活,又有利于身心健康。”而后,梁寿鹏还考取了教练证,并带班教学员练太极。“他是一个很有恒心和毅力的人,做事情也很专注,平常除了练太极还会经常读书看报,加强理论学习。”梁寿鹏的老伴夸赞道。


图片


梁寿鹏与老伴。


图片



图片

图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这位已有近70年党龄的志愿军老兵收到组织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表示感到非常自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希望年轻一代们能树立远大理想,在学习工作中提升自我,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