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光塔街祝寿巷社区,有一位居民都非常熟悉的“大管家”——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麦翰涛。不论何时,他总是一副平易近人的样子,会热情地向街坊问好,跟大家熟络地唠家常。这位“接地气”的社区党委书记更是一个“行动派”,他不爱谈自己付出了什么,更愿意用实际行动为居民办好每一件实事。

三年军旅生涯,麦翰涛始终用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他全力以赴执行好每一次任务,比如晚上接到紧急通知,参与排险行动;值班时偶然发现山头有火苗,积极参与救火等。在部队的第一年,麦翰涛还参加了抗洪抢险工作,因为冲在前线,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士兵。1999年12月,他从部队退役。

麦翰涛认为,要做好社区工作,不仅要心里装着居民,更要不怕麻烦,善于运用合理的方法巧妙解决难题。“当街坊邻里间发生纠纷矛盾时,社区党委就要搭建起协商议事的平台,站在公正的角度协调看待问题。”此前,辖内一栋大楼的住户因为旧楼加装电梯的问题出现意见分歧,麦翰涛了解到居民的诉求后,便组织居民代表召开协调会,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协调矛盾,同时还指引居民应该准备哪些资料、去哪些部门提交,尽最大努力推动这项民生工程的落地。

扎根基层15年,麦翰涛已慢慢形成自己的经验做法。“社区工作单靠一个人是做不完的,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尤其是要擅长挖掘社区骨干志愿者。”他提到,疫情发生的这段时间里,正是有许多热心居民愿意出一份力,社区党委才能带领大家共同构筑起保护居民的安全防线。“有些志愿者是主动到社区帮忙的,还有一些是在处理事务、开展社区活动中发掘的。”麦翰涛说道。
麦翰涛是生活的有心人,他擅长在工作中留意观察,挖掘骨干志愿者的力量,用“人气”激活社区治理的活力。比如热心居民姚天明主动协助街道与社区开展各项工作;老党员梁洁萍退休后坚持老有所为,留心关注社区的大小事务,支持社区建设。

作为一名“兵支书”、红棉老兵,麦翰涛始终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他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面对挑战敢于超越自我。那段军营生活,早就在他的骨子里刻上了忠诚、担当的烙印。“虽然脱下了军装,但我还是会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做好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