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同巷:爱好诗钟的文士曾多聚于此 | 讲好光塔故事
2022-09-16 16:14:24




岁月流经,蕃坊觅迹。作为一条历史底蕴深厚的行政街,光塔街拥有丰富的文物古迹资源。


怀圣寺光塔巍然矗立,唐代时外来商船见此,便知已到羊城;五仙观内的岭南第一楼,有广东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钟;诗书路、南濠街、仙邻巷……这些古老的街名仍在诉说当年“汉蕃万家”的盛况。


为挖掘光塔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光塔街道办事处将联合“微社区e家通越秀光塔”开设“讲好光塔故事”专栏,不定期推出身边的街巷故事。


好光塔



在光塔街

有一条名字充满书卷味的小巷子

——书同巷

这里曾经是书院所在地



位于海珠北路西侧的书同巷,清幽僻静。《广州越秀古街巷》(第四集)记载,清初驻粤八旗兵右翼官学在此地开办,后来改作满汉八旗义学,再后改为明达书院。士兵起初称此处为书院胡同,后来的住户简称为书同巷。这条颇有书香味的小巷,曾是广州诗钟社的旧址,许多爱好诗钟的文士多聚于此。



什么是诗钟?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限时吟诗文字游戏,又称羊角对、折枝诗、雕玉双联,始于乾隆时,盛行于同治、光绪年间。清代训诂学兴盛,故多用典故的诗钟形式成为文士喜欢的文学活动,时有创作诗钟的雅集。


雅集时,桌上放着铜盘,铜盘上方用线吊着一块玉石,横系一枝香与线相交。公布诗钟题目后把香点燃,爱好者们便纷纷构思作品,当香烧至与线相交处,玉石跌下铜盘中,响声如钟,便是爱好者停笔交卷之时。随后由评委评卷,公布优胜者的作品,再由大众一起欣赏品评。诗钟题目分咏、嵌两大类。嵌字又分许多格,如上下联都嵌于第一字叫“一唱”,嵌于第二个字叫“二唱”等。作法有白描、用典、集(古诗)句三类。



据记载,广州地区的诗钟活动盛行于清同治、光绪年间,至清末民初仍有不少爱好者。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知名文士成立以诗钟创作为主的“广州诗钟社”。20世纪50年代初,社员有数十人,社址在书同巷一位社员家中。于是,书同巷时有诗人的身影和品评诗钟的笑语声。






随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前进,昔日的书院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但如今走在书同巷上,耳畔还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原来,广州市知用学校就在附近。有别于闹市的喧嚣嘈杂,书同巷清幽宁静,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让人恍惚间好似能看到百年前在这里求学的学子身影。书院虽不在,但书香尚留存。



当听说书同巷还有这么“一段古”后,街坊陈小姐表示:“没想到,这里以前有书院,还有诗钟社。现在书同巷附近有广州市知用学校,平常总能听到学生玩闹的声音。”她说,住在周边生活很舒服,“老城区嘛,交通便利,附近的配套设施完善,去上班、送孩子上学都很方便。”



END

参考资料:《广州越秀古街巷》(第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