淼爱志愿服务队:热心志愿者默默付出,用心用情服务街道社区
2022-12-06 11:52:06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

今天

就让我们认识一支活跃在光塔街的

志愿服务队伍——淼爱志愿服务队


淼爱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21年3月,期间一直活跃在光塔街疫情防控、疫苗接种、交通指引、平安建设等各项志愿服务中。截至2022年11月,淼爱志愿服务队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149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6630.08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312.95小时。




热心志愿者积极付出,服务街道社区


说起淼爱志愿服务队,光塔街坊应该都不陌生。不管是在疫苗接种点还是核酸检测点,总有一群身穿绿马甲的志愿者活跃在现场。该队队长刘金玉从事志愿者已有10余年时间,为了更好地服务街道社区,她于2021年牵头成立淼爱志愿服务队,并不断吸纳热心的志愿者加入。“我是生活在光塔街的街坊,所以想为社区出一份力。只要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刘金玉说,服务队自成立以来,一直积极支持街道的工作。




自队伍成立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志愿者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请大家佩戴好口罩,打开健康码,间隔一米保持好距离……”“请提前扫描‘粤核酸’码生成个人信息……”核酸检测点,淼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做好维持秩序、为居民扫码录入资料等工作。





除了参加防疫志愿服务,团队成员还在疫苗接种点现场做好咨询引导、体温测量、填表登记等工作;链接资源为困难儿童送上书包、文具等暖心物资;参与交通秩序引导等服务……不管身处哪个岗位,他们都尽力为守护社区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奉献微薄之力,收获温暖快乐


“团队里的成员都很热心,只要有任务,大家就积极报名。”刘金玉说,志愿者的不计回报,让她非常感动。譬如副队长钟艳香、岑赞朋、戴小燕即使由于疫情原因管控在家,也做好后台的志愿者签到、审核工作;志愿者陈爱宽、陈玉连认真负责地工作,不厌其烦解答居民的难题;志愿者麦瑞群白天要上班,但晚上依然响应号召,主动到核酸点帮忙……





志愿者陈海秋是一名餐厅员工,她从今年5月开始参加志愿服务。10月以来,她每天早上七、八点钟到岗,进行核酸检测点的场地布置工作,一直忙到晚上协助核酸点收档后才回家。“遇到一些老人不懂扫码时,我会耐心指引;有时候碰到坐轮椅或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也会帮助他们。每当我帮上忙时,会听到他们有礼貌地说‘辛苦了’!听到这句话,我感觉很温暖。”陈海秋说曾经还有热心的市民买了水果送给志愿者,这些举动,让她特别感动。




刘金玉介绍,淼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大多已经退休,他们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投身志愿服务中。今年64岁的李秀英是核酸检测现场的“常驻人员”,“我已经做了10多年的志愿者了,几乎从未间断地参加志愿服务。”在核酸检测现场,她穿上防护服,指引市民群众有序排队,帮助不会手机操作的老人申报填写信息。记者了解到,李秀英的丈夫和女儿都是志愿者,她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家人投身志愿服务中。“我觉得作为一名志愿者贵在坚持,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是一种幸福,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到了温暖和快乐。”






吸纳年轻志愿者,注入新力量


除了有退休的叔叔阿姨,淼爱志愿服务队更吸纳了一批年轻的力量,他们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在校大学生。刘金玉介绍,为了方便管理,服务队成立了学生部。程畅林是学生部部长,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加入到“淼爱”大家庭中。“我在今年4月来到广州,这座城市给我带来了很多温暖。”他说希望自己能继续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在志愿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李尚怡是学生部副部长,她回忆起刚加入服务队时面临的“窘境”。“有一次,我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打流调电话,因为我不太会讲粤语,在和居民沟通时出现了点困难。幸好旁边的志愿者阿姨了解我的困处之后,帮忙完成了信息的采集。”她说做志愿者是一个磨炼的过程,既提高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又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部副部长郭俊廷坦言,当初是为了完成学校任务来做志愿者的,但他经历了几次实践后,发现帮助他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于是我暑假除了回校训练,其余的时间都会来参加志愿服务,包括协助拨打疫情流调电话、完成流调信息录入、在核酸点维护秩序等。”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接触社会的一个渠道,“和社区工作者一起穿梭于基层,去了解群众的诉求,可以增长见识,我为我是一名志愿者感到自豪。”




“我已经把志愿服务当成自己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刘金玉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过欢乐也有过困惑的时刻,但好在刘金玉身边有支持自己的家人与队友们,在他们的鼓励与陪伴中她逐渐找到了身为志愿者的意义。“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或许会有困难,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哪怕我的付出微不足道,但只要能帮助到他人我就觉得是值得的。”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