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德路:海味年货样样有|人民商业街巷故事
2022-12-31 10:58:06


图片





导语:
广州素有“千年商都”的称号,这里商业贸易活跃。从原始的海上贸易到近现代的货通八方,那一段段千古商道佳话,向世人展示了羊城的繁华与鼎盛。在越秀区人民街,你会发现身边就有许多充满商业韵味的街巷路名。“微社区e家通幸福人民”开设“人民商业街巷故事”专栏,为你讲述别具特色的商业街巷故事。




常年海味飘香,常年熙熙攘攘

这里就是一德路

对于老广来说

一德路是他们最熟悉的“年货一条街”

你可知

一德路得名因何而来?

它在过去又是一副怎样的景象呢?





一德路的前世今生

一德路东接海珠广场,西接人民南路,其间依次与解放南路、靖海路、海珠南路、天成路、仁济路相交。清代时是广州南边城墙,1920年拆建为路。因为附近有一德社学而得名。


《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二集)中提到,社学,最初是乡中公众出资请教师教导乡间子弟的地方,相当于最基层的学校,始建于明代洪武八年(1375年)。明代嘉靖年间(1521—1566年),广州大办教育,许多祠庙、寺观都改为社学,一德社学就在此时办起来,地址在今一德路附近。后来开辟马路时,一德社学原址附近的马路便命名为一德路。


据《商海千年说越秀——越秀商业街巷》记录,一德路附近自明清开始,就是非常热闹的街市了。譬如卖麻街是织网和麻袋的集市,白米巷有许多米铺,玉子巷有许多玉器店。


一德路西端则是油栏门,即海珠南路南端。为何称为油栏门?原来,广州人习惯把商品集散地称作“栏口”,俗称“九八行”。广州靠水吃水,货运主要依赖水路,栏口也大部分设在珠江边。竹木柴炭业有柴栏、杉木栏、竹栏;油业有油栏、豆栏;菜有菜栏;果有果栏……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清末的谷栏在一德路西端(仁济路口),也叫谷埠。20世纪初年,谷栏移到了一德路东端(五仙门)。广州最大的果栏、菜栏、咸鱼栏都集中一德路南侧(清代城墙之外),广州人一说“去三栏”,就知道是去一德路。


栏口开市,通常是在曙色未现之时,天亮则散去,故又称“天光墟”。到栏口买货的零售商、食肆采购商,早早便云集码头,扯大喉咙喊价。码头上灯火通明,人影幢幢,装货、卸货、喊价等嘈杂的声音不绝于耳。




如今说起一德路,大家都不陌生。每到过年,到一德路置办年货是许多老广的情怀所在。作为一条集文具玩具、零食干果、海味、精品于一身的街巷,一德路平时总是人声鼎沸。到春节前,这里就变得红红火火、喜庆了起来。对联、灯笼、摆件、利是封、发菜、虾米、干贝、瑶柱……各种年货都能在这里“扫”到。


在一德路附近还有一家百年老校旧部前小学,每日放学时分,孩童们的欢声笑语让这条道路充满了生机活力。





资料参考:《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二集)

《商海千年说越秀——越秀商业街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