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暖,春意融融,正是一年里读书的好时刻。不光现今如此,古代的人们也勤于读书,书院便是他们求学的地方。古时,越秀区是广州城中心,无数书院在此建立、传道授业,清代中后期更是出现了全国罕见的书院群。然而随着岁月变迁,大多书院淹没在历史洪流中,但也有些留存至今,继续承载着那段书香浸润的历史,并融入时代焕发新活力。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微社区e家通越秀小e策划并推出“古书院新活力”栏目,带领大家走进越秀区那些遗存至今且活化利用的古书院,传承书院文明,弘扬书香文化。
珠江之畔,微风徐徐,来到位于长堤大马路的广州市真光学校,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矗立在安静的校园。100多年前,这里是广东省各县罗姓族人集资兴建的合族祠——豫章书院;历经百年沧桑后,如今化身为广州市真光学校图书馆。百年旧书院在学校的保护、活化利用下,焕发出新的风采。
走进广州市真光学校,绕过挹翠园,眼前是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青砖墙石脚,红柱瓦屋檐,头门的石额“豫章书院”四个字苍劲有力,它出自清朝左丞相大学士李鸿章的手笔。
豫章书院是广东省各县罗姓族人集资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建成的合族祠。《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一书中有记载,在南海县居住的绅耆罗应铿等人,看到县内各族人纷纷在省会设置书院和试馆,为方便罗姓子弟到省城参加乡试有个住宿点,于清光绪十一年向散居南海等地罗姓族人倡议集资兴建这所合族祠,得族人的赞同,由广州陈家祠原班设计人马于光绪十六年动工,十九年落成。豫章书院坐北朝南,总面阔14.15米,总进深36.4米,建筑占地600多平方米。硬山顶,碌灰筒瓦,绿色琉璃瓦当、滴水剪边,博风灰塑卷草纹保存完好。
记者看到,豫章书院深三进,主体建筑有下堂(头门)、中堂和上堂(祖堂),原东侧还有衬祠。该建筑具有清代广东书院建筑风格,木雕、砖雕、石雕相当精细,可以说这里是研究广州书院建筑很有价值的实体。
具有重要革命历史价值,为越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豫章书院更具有重要的革命历史价值,这里曾成立了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执行委员会。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记载,1924年6月19日,越南革命者范鸿泰在沙面维多利亚酒店刺杀法国驻越南总督麦尔林不遂,拒捕投江,壮烈牺牲。为此事,沙面英法租界当局颁布了限制中国人进入沙面的《新警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4年7月,周文雍等人联系工人积极分子发动沙面租界3000多洋务工人罢工,抗议《新警律》苛例,并在豫章书院内召开会议,成立了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执行委员会,办公地点设在豫章书院内,周文雍、陈铁军等一群年轻的革命者经常在这里集会、讲课。经过努力,这次斗争取得了胜利,迫使帝国主义者废除《新警律》,后工人们又在豫章书院召开了复工庆祝大会。这次工人罢工在中国工运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豫章书院具有重要革命历史价值,现在是广州市越秀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州市真光学校副校长林小敏介绍,豫章书院经历百年,饱经沧桑,它曾作为教师宿舍使用。
2017年,广州市真光学校在建校145周年之际,于豫章书院建起校史馆,展示学校办学历程。记者看到,校史馆内展出了丰富的资料图片、历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各类比赛的奖杯奖状等,充分彰显“尔乃世之光”的校训、“德爱行美 为世之光”的办学理念。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在校内设置了宣传长廊,介绍豫章书院的革命历史,同时还培育学生讲解员,用好红色资源。”广州市真光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杨连妹介绍,利用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源,学校在清明节组织学生开展清明祭扫英烈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除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真光学校更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开笔礼、《长堤风华录》新书首发仪式、孔子学堂、中国旗袍及礼仪演学、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等。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