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广府学宫书香馥郁,今日市一宫再焕新活力|世界读书日
2023-04-24 07:53:59




腹有诗书气自华,

最是书香能致远。

一本好书如师如友,读罢后的掩卷沉思、品味咀嚼,都让人思绪飞扬,心游万仞。不管是在图书馆还是在学校,人们总是可以尽情地遨游于书海之中,旧时亦如此。试想一下,古人在最高学府就读,每天勤勤勉勉,遇到好书后便手不释卷,浓浓的书香气在这里弥漫。





市民在书店翻阅书籍。


位于珠光街辖内的广州市工人文化宫(又称“市一宫”),就有这么一段与读书有关的故事。今天是第28个世界读书日,小e带你走进那段尘封的往事,探寻古历史、感受书卷气。






文明路,作为著名的“糖水一条街”,以美食出名。但这里自古就是书香兴盛之地,号称“岭南第一儒林”的广府学宫就曾坐落于此。随着城市变迁,广府学宫变成了如今的广州市工人文化宫。


广府学宫,即广州府官办最高学府。这个学府始建于宋代。据《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三集)记载,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广州知州在番山的前面建起州办学府。以后陆续扩建,到清代其范围包括今文德路与府学西街之间的一大片地方,包含今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孙中山文献馆、广州市工人文化宫等地段。如今,在广州市工人文化宫旁边有一条府学西街,就因位于宋代所建的广府学宫之西而得名。








孙中山文献馆(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






府学西街,建筑外墙绘上插画,述说“书香门第”故事。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广东经略使龚茂良在此建御书阁。这是有文字记载的广州最早的官办图书馆。所谓“御书”,就是皇帝颁赐的官方出版书籍,显示朝廷注重文化教育,地方官得到后必须建御书阁(楼)以珍藏,并供在学府学习的士子们借阅。到宋理宗淳祐四年(1244年),这里已建成颇有规模的番山书院。


元朝初,元军占领广州后,在番山书院屯兵,致书院解散、建筑被毁。所存仅有祭祀孔子先师的大成殿。至元十三年(1276年),宣慰使完颜正叔到此视察,慨叹“教养之地不可不葺”,才下令在此重建明伦堂。到延祐六年(1319年),官方重建大成殿并新建房舍,使之成为广东最具规模的庙学之地。


明代,广州府成为行政建置。官方在元代庙学的基础上再建房舍,定此地为广州府学宫,是广州府官方最高学府。新考取的秀才方可入学,要定期接受教官主持的月考和提学官主持的岁考与科考。


清初,广府学官颓败。顺治十三年(1656年)官员带头捐款重修。此后多次重修,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官方拨款再修建,至此广府学宫基本定型。到此学习的秀才称为“上庠”,由地方官率领到大成殿朝孔圣、到明伦堂拜见学宫老师,又称“入泮”,象征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之路上的起步。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热心教育的人士在广府学宫孝弟祠创办中学规制的教忠学堂(今广州市第十三中学前身)。此前,1893年至1898年间,康有为办的万木草堂也曾迁到学宫的仰高祠。1933年,广府学宫中部又被挪作他用,兴建起市立中山图书馆。



市民游览孙中山文献馆(市立中山图书馆旧址)。



市民在孙中山文献馆阅读书籍。


1947年,广东省政府在广府学宫南面部分(今广州市工人文化宫范围)设立广东省文献馆,把大成殿前东西两庑作为古物室,大成门西边房舍为艺术陈列室,该馆编印馆刊,与报纸合办专栏。后来,文献馆改作广州市工人文化宫,如今这里已成为广大职工的精神家园,为市民群众和广大职工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


去年4月,越秀区第100家图书馆——广府学宫阅读馆正式开馆。在这个带着广府学宫印记的地方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的公共文化空间,具有特殊的意义。据悉,市一宫将以职工文化为核心,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为特色,弘扬广府学宫历史文化,积极探索开展广府学宫服务活动,打造多元化职工服务阵地。







市民在广府学宫阅读馆里自修。


资料参考:《广州越秀古街巷》(第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