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街有这些“沙”字路名,与特殊的地理环境变化有关
2023-07-27 23:51:10







前段时间,小e报道了《太平通津社区墙绘“上新”啦!看他们用画笔为社区刷新“颜值”》一文,提到最近经过太平通津社区的市民,纷纷发现这里的墙绘“上新”了。一面名为“太平烟浒”的墙绘吸人眼球,它由牌坊、糖水铺以及珠江水等元素组成,这些充满社区特色的标志物跃然“墙”上,为普通的小巷子增添了一抹特别的色彩。




“太平烟浒”的故事,

与一条地名的故事息息相关,

这条巷子便是

——太平沙。


太平沙


是北京路南段的一条街,明代此地是珠江边的沙洲,明末清初诗人陈恭尹在沙洲上的牌坊写了“太平烟浒”四字,故名太平沙。300多年前,太平沙一带只是珠江江面上的一个沙洲。农民到沙洲上垦荒,水中种上莲藕,四周种上柳树。夏季来临时,洲上莲花盛开,绿柳低垂风景秀丽,吸引游人。


《广州越秀古街巷》记载,清朝康熙年间,著名诗人陈恭尹住在育贤坊,其居室先后名小禺山舍、晚成堂。那地方离沙洲很近,因此他常常到沙洲边散步。有一次,开垦沙洲的农民在沙洲边上建了一个牌坊,看到这位经常在此散步的书生,就请他帮忙在牌坊上题字。




陈恭尹非常高兴,此时他欣赏沙洲周围的美景,只见晚霞中珠江两岸炊烟飘绕,便用隶书的笔法大书“太平烟浒”四字,第二天命书童送给沙洲的农民。


那位农民看不懂题词含义,便问书童所题的词是什么意思,书童误将“太平烟浒”的“浒”当作“许”字,以为是“许多”的意思,就说题词的意思是太平世界有很多炊烟,即指你家人口繁盛,炊烟就多了。农民听了非常高兴,于是命工匠将这个题词刻在牌坊之上。


书童回家后将自己送题词的情况告诉主人,陈恭尹听到书童对这个题词的解说时,笑得前仰后倒。虽然这个传说只是市井流传的笑话,但陈恭尹题字的事却被民间认定了。


陈恭尹是明末抗清爱国诗人陈邦彦之子,自小有爱国之心。他是清初著名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其诗感情郁勃,意象雄奇。陈恭尹所题的“太平烟浒”四字,遒劲飘逸,刻在牌坊上面,更是生色不少,那个牌坊很快就成了沙洲上令人注目的标志,于是人们将这块沙洲称为“太平沙”。


由于这里景色宜人,富人们就在附近建起亭台楼阁,太平沙一带成了广州的著名风景区。以后,太平沙西边逐渐又有泥沙淤积成新的沙洲,人们称之为“增沙”,就是现在的“增沙街”所在地。


增沙街和回龙路交界巷口。


增沙街为安静的巷子。


居民经过狭窄的巷子。


在人民街,除了太平沙、增沙街,还有一些带有“沙”字的路名,如沙洲巷:在市政府之南,是泰康路北侧内街,东起泰康路,西至水母湾。1919年建巷,因明代这一带是江边沙洲且建有沙洲桥,故名。


以“沙”做通名,

与广州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



其实,广州不少地名都以“沙”做通名,但指称的并不是供人休闲嬉戏的沙滩,而是在江心因泥沙堆积而形成的小岛,或是沿海濒江淤泥堆积成的小块平坦陆地。通名“沙”的特殊义,与广州地理环境的变化有关。广州地形大致是东北高,西南低,依次为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等,由此冲蚀下来的泥沙,同西江、北江、东江三江带下的沙泥流汇于珠江附近,逐渐形成平原;珠江中那些由泥沙淤积成的大小不一的陆地,粤语区人称“沙”“洲”或“沙洲”。